瑜伽常识我国一二线中欧体育城市瑜伽行业发展分析

2023-08-07 21:04:0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城镇化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使得居民开始关注身体健康和体育健身,人们逐步将消费点向体育健康产业发力,体育产业产值不断增长,同时,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国民身体素质发展,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配套齐全。良好的宏观环境,是瑜伽产业的兴起前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体育产业总产出增速下行压力加大。

  瑜伽馆数量多而规模小,至今仍未出现龙头企业,中欧体育融资向头部企业倾斜。服务业务过高的扩张成本和消费者行为的滞后性是限制明星企业诞生的重要因素。

  以瑜伽课程提供为核心,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是瑜伽产业的核心商业模式。瑜伽馆与教练培养机构合作,由培训机构提供符合资质的教练,同时与瑜伽设备企业合作,推广其产品。瑜伽用户的留存是整个商业循环的重中之重。

  瑜伽热度上升,新用户持续进入,老用户相对稳定,无严格流派之分。65.7%每周坚持习练三次以上,习练时长多在21-60分钟间。晨练与晚修是用户主要习练习惯。

  线上偏爱瑜伽类APP,线下多在健身房学习,对使用瑜伽APP忠诚度较高,反映出便利性是吸引用户的重点。八成瑜伽用户年均消费额超千元,服饰与课程占比最多,装备偏好专业化高颜值。用户对广告信息相对敏感,购买消费行为则理性谨慎。

  目前,瑜伽行业仍存在着:行业竞争壁垒小,市场秩序混乱、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待提高、课程体系建设薄弱、会员续卡率低、瑜伽馆渠道通路单一、配套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对此,应加强线上线下相结合、科学规范瑜伽健身市场、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本土化的多元课程体系,同时使用大数据挖掘客户需求,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是当下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措施。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稳步上涨。随着中国人均GDP的不断上涨,消费结构会产生显著变化,尤其是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持续上升,而文化娱乐消费当中的健身消费将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中欧体育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提高,向安全健康等高层次的需求增加。体育产业关注度不断上升,逐渐兴起全民健身的浪潮。体育产业的不断红火,为瑜伽行业的兴起打下来基本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自2013以来,中国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不断上涨,但上涨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自2018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对外的贸易冲突频发,为未来体育产业和瑜伽事业的发展遮上了一层面纱。

  近几年,相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应政策,提倡“强身健体”民为本:《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国务院85号文件:加快发展体育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及到重点培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行业,促进康体结合。

  根据预测,到2020年时,将会有4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潜在的用户规模巨大。值得注意的是,都市繁忙工作的白领群体精神压力大、普遍存在亚健康情况,寻求缓解身心压力,调节身心健康的健身方式逐渐成为趋势。然而,尽管中国健身休闲人口的消费观念不断得到普及和发展中欧体育,但在服务付费上仍需要深入培养。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信息科技技术为瑜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助推力。线上课程、互联网大数据、直播等新技术已经在瑜伽产业早已得到应用。互联网健身服务兴起,Keep等互联网企业带动大众健身生活方式转变升级。各大品牌相继研发推广智能手环、体脂称等智能设备,智能科技的应用开始创造更多元的服务方向。

  线下,“十三五”规划中,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目标落实到各省并自定发展目标,因此,成为地方大体育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而实际上,大众锻炼基础设施人均不足,各城市差异大,且管理落后,成为制约健身休闲人口发展的一大不利条件。如何多快好省的扩大场馆的数量并提升实际利用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艾瑞咨询统计,“2011-2018年上半年,录得有效投融资数量共27笔,且集中在A轮。其中,2015和2016年是投资高峰期,共录得9笔和8笔的投融资记录,2017和2018年则是对头部企业追加融资。行业累计投融资金额总计6.6亿+人民币,头部企业的投资集中度高且轮次紧凑,说明投资机构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预判是头部企业将主导行业发展。该数据说明瑜伽行业整体融资规模偏小,企业的业务扩张缓慢,并未出现爆发性的独角兽公司。”

  根据《中国瑜伽业发展报告(2016-2017)》表示,2016年全国的瑜伽馆达14146家;根据数据显示,我们可以做出判断:城市消费水平与瑜伽馆发展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由下表统计可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前十名城市,也有六个城市入围瑜伽馆规模排名前十——城市消费水平是瑜伽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瑜伽作为非生活必修品的消费项目与该地区的消费能力相关度高,但是,当地的人口规模,社会风俗习惯,消费倾向和瑜伽普及意识都会对瑜伽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仍需要综合更多的指标来权衡城市瑜伽的发展情况。

  尽管各大城市瑜伽馆数量已有一定规模,但目前尚未出现行业龙头级别的企业。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瑜伽的业务主要来自课程服务。基于其服务特性,业务扩张成本较高,且盈利需要2-3年的时间。因此前期资本进入较慢。另一方面,瑜伽泛人群的增长主要来自近两年,而人群消费行为具有一定滞后性,消费增长需要一定的时间。

  瑜伽产业是以线下瑜伽馆和线上APP为媒介,向以一定消费能力的女性群体为主的客户群体瑜伽常识,提供瑜伽课程服务产品,从而实现经营循环的。在整个商业环节中,与瑜伽配套服装和辅具的生产企业和瑜伽培训机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循环。

  瑜伽配套服装和辅具的生产企业出现较早,尽管如此,但现阶段该产业仍处于分散竞争的格局,尚未出现龙头企业进行整合。

  线下瑜伽馆是整个商业模式的最基础形式。线上APP则是实现的最低成本的吸引更多人关注学习瑜伽,同时也对线下学习起到了引流的作用。在这个环节,是流量最为密集的环节,瑜伽馆通常会在这一环节对设备及产品提供商进行推广,这既有利于实现企业增收,也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培训企业则是负责对教练进行培训,保证瑜伽馆服务产品的供给。瑜伽教练是瑜伽产业链上极为活跃的因素,他们既是瑜伽服务的深度消费者,也是服务提供者,同时也有可能脱离原有瑜伽馆自立门户。因此,专为瑜伽教练提供服务的企业和机构也在不断增长。

  收入与成本同样是企业运营的核心关注点。收入方面,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收入。瑜伽馆的收入来源绝大部分来自于瑜伽课程付费,广告推广合作等收入占比较少。

  艾瑞调研数据中核心瑜伽用户表示中欧体育,“在课程消费中31.1%的支出花费在了线上课程上。目前来看,线上瑜伽APP的盈利方式主要来自会员购买,其他包括广告收入、电商交易费。由于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的不断完善,会员线上课程的消费意愿也在提升。此外,瑜伽APP基于稳定的线上用户数据,通过自建线下瑜伽馆的方式为会员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作为以无形服务为主要产品的企业,企业每年的成本主要来自于员工的薪酬和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人力成本是压缩成本的主要着力点。

  在《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中,瑜伽热度由2018年的第14上升至2019年的第7。在世界范围内,2014年起瑜伽排名一直位列健身趋势前十。这表明瑜伽健身在世界范围内有了较大的发展,逐渐普及。

  艾瑞咨询调研结果显示,经过近几年瑜伽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中国瑜伽用户的新生力量持续出现,习练一年以下者占比57.8%,而另一方面,坚持习练瑜伽1-3年的用户占比23.4%,习龄3年以上者18.8%,瑜伽运动粘性较高,用户相对稳定而持久。

  从流派来看,39.0%的中国瑜伽用户其实并没有严格的流派分别,其次,哈他瑜伽普及性相对更高,占比20.1%。

  黎涌明,王然,刘阳,韩甲,王茹,吴雪萍,《2019年中国健身趋势——针对国内健身行业从业人员的网络问卷调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1)

  调研结果显示,中国瑜伽用户的习练频率中等高水平,每周坚持习练3次以上者占比达65.7%;从单次习练瑜伽的时长来看,84.6%的中瑜伽用户会把习练时长控制在21-60分钟区间,其中习练31-40分钟者占比最多,为32.0%。

  《2018中国瑜伽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瑜伽用户习练瑜伽的时机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早晨6:00-9:00和晚上18:00-20:00的黄金时间段,尤其是在工作日更为明显。

  艾瑞咨询认为,接受线上视频瑜伽教学在中国瑜伽用户当中更为普遍。在其调查样本数据中,跟随视频练习的用户更多的选择瑜伽类教学应用APP,占比62.4%;其次为网上瑜伽教学视频,占比50.8%。对于在线下场馆习练瑜伽的用户来说中欧体育,用户到综合性健身房学习瑜伽课程的较多,占比35.2%;其次才是专业瑜伽馆,大、小型瑜伽馆获客率接近;请私教上门授课的用户最少,占比4.5%。

  整体来看线上瑜伽课程类APP的用户推荐值整体均值达69.4%,中国瑜伽用户对所使用的运动APP表现较强的忠诚度。线上瑜伽课程APP给用户带来的习练便利性是APP最明显的优势。不难理解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相较于固定时间地点的瑜伽馆内习练,线上瑜伽课程更为便利,收获了更多的用户的青睐。

  2018年84.6%的瑜伽用户年消费金额预计在千元以上,几乎全部用户都进行过瑜伽相关产品的消费。此外,数据显示瑜伽用户在瑜伽健身上的开销常见于服装、课程以及辅具(瑜伽垫/砖等)、智能装备。《2018线上运动消费趋势大数据报告》表明,用户在购置常规器材外,购买恢复性、辅助性运动品如瑜伽服饰、瑜伽舒展器等的购买热度也有较大提高,用户对瑜伽运动的专业认知在提升。“颜值派”瑜伽运动品牌如加拿大的lululemon消费额逐年提高,其中70、90后对“颜值派”产品消费增速均超50%。

  多份调研报告显示,用户最在意改善形体、提升气质、增强自信、缓解压力。此外,在练习过程中,艾瑞咨询的报告表明56.3%的用户表示动作不标准是主要问题,36.3%表示缺乏指导阻碍其继续练习。与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价值观和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对应,中国瑜伽用户希望通过瑜伽给自我带来更多的提升和改善,而动作不标准改会影响到改善的效果。下图为艾瑞咨询两组数据

  许小月《西安市瑜伽馆会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

  杨胜兰,《武汉市瑜伽健身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用户在选择瑜伽品牌时将重点考虑课程设计与教学水平等因素,如艾瑞咨询分析41.5%的用户将课程内容是否详尽放在首位,37.4%认为课程(教练)质量非常重要,35.2%在意课程安排是否合理,18.6%考虑课程是否多样化。对于武汉市瑜伽馆的调查显示会员最看重的依次为服务态度、课程设置、教练专业水平。多份调研数据也显示,会员对于价格的敏感性并不高,价格不是会员选择瑜伽品牌的主导因素。笔者认为原因在于瑜伽属新兴产业尚未普及,当今瑜伽会员人数少、收入水平较高,因而瑜伽习练者在选择瑜伽品牌时更多地考量瑜伽课程本身而非价格。

  李为旗,《武汉市瑜伽馆会员满意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许小月《西安市瑜伽馆会员流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西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7

  武汉的调研数据显示,武汉瑜伽馆顾客满意度指数得分为74.01(百分制),显示武汉市商业瑜伽馆顾客满意度整体评价介于满意和一般之间,且偏向满意。昆明的调查数据显示,77.34%的被访顾客愿意续卡(59.21%的顾客“愿意”续卡,18.13%顾客表示“非常愿意”)。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瑜伽用户人群中,仅有0.1%表示今后肯定不会继续习练瑜伽,74.3%的用户表示肯定会习练。同时,该类人群期待瑜伽品牌提供更优质的课程,包括局部深度练习课程及更高质量的课程。这些数据说明,瑜伽用户的忠诚度极高,一旦为其提供了优质服务,用户流失率将大大低于其它类运动。

  马尔伊赛,《基于IPA模型的瑜伽健身会所顾客满意度研究》,上海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8

  李为旗,《武汉市瑜伽馆会员满意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大量调查结果表明,经常练习瑜伽的用户大部分属于中等收入及以上人群。其中艾瑞咨询调查显示,多数经常练习瑜伽的用户年结余用于理财的金额在17000元左右;年消费支出较高的领域为旅行和轻奢侈品,拥有低频高消费的特点;年消费支出中等的领域为3C数码和子女教育;年消费支出较低,消费频次较高的领域有美容美妆、母婴用品、文化娱乐和教育培训。

  可以看出瑜伽常识,中国瑜伽的用户在注重生活品质的同时,消费相对理性谨慎,追求物有所值的性价比。

  用户调研结果显示,20.2%的用户在观看广告后对其有印象,23.6%的用户会点击广告获取信息,41.7%的用户会进一步进行了解,中国瑜伽用户对广告信息相对敏感,容易受到产品信息的吸引并愿意进一步去了解,与此同时,用户实际的购买消费行为则相对理性谨慎。广告类型偏好方面,中国瑜伽用户对APP开屏广告接受度最高,其次为朋友圈广告和视频前贴片广告。

  瑜伽健身企业准入门槛低,使得瑜伽行业市场秩序混乱,大致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管理者经验不足。刘兰娟的研究发现很多瑜伽馆主属于瑜伽教练出身,相对缺乏市场管理经验,市场化营销管理意识淡薄,在整合各项资源、打造瑜伽馆品牌特色上较为乏力。一些经营者误以为价格决定销售成绩,大打价格战,最后形成经济利益互损效应,一些小规模瑜伽馆被迫停业乃至倒闭。

  二、定价不合理。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众多瑜伽馆定价参照于周边健身房。考虑到瑜伽馆的瑜伽专业性,定价略高于健身房。健身房招收会员往往趋于大量批发、薄利多销;但由于瑜伽馆自身受众面狭窄、品牌认知度不及健身房,不应盲目参照健身房的定价。

  三、在媒体宣传上,由于宣传误导以及媒体过分渲染,社会普遍认为瑜伽是专属女性的运动,不利于瑜伽行业的长期发展。

  信息来源:刘兰娟,《全民健身视域下的瑜伽发展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6

  王能财,《北京市瑜伽馆营销策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一方面,瑜伽教练整体水平不高。目前我国对瑜伽教练的师资水平认证尚无统一标准。各种官方非官方的瑜伽培训机构的师资认证称谓不一,无章可循。机构培训过程短则1-2周,长则2-3个月的速成,成为瑜伽伤害事故的主要诱因。另一方面,优秀瑜伽教练流失率高。瑜伽技术过硬且水平高超的全职瑜伽教练不满于现有收入,通常会选择自我创业或兼职或与瑜伽馆合作开设工作坊,获得更高报酬。

  信息来源:刘兰娟,《全民健身视域下的瑜伽发展研究》,上海体育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6

  王能财,《北京市瑜伽馆营销策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当前我国瑜伽课程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主要包括简单移植、教学模式陈旧、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等。

  我国健身瑜伽课程大多移植于欧美、印度等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被奉为经典范例,成为考量瑜伽教练专业度和课程质量是否正统的重要指标,相当一部分教练不会更改课程内容。这也使得课程内容无法完全契合学员需求,显得教学模式陈旧。相反,也有以创新为名,在课程中随意增减内容包装为新的瑜伽形式,课程设置随意性大。

  信息来源:刘兰娟,《我国瑜伽健身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基于质性分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5)

  一方面,会员在经过前期系统集中的学习后,有了一定基础,掌握了自我练习的技巧与方法,就会选择在家中练习。此时若无新的产品服务可供跟进,就会导致会员流失。另一方面,一般瑜伽馆为了创收重视开发新会员而忽视老会员,区别对待新老会员。若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会造成老会员心理失衡、粘度不足而流失(开发一个老会员续卡的难度系数不及开发一个新会员的六分之一)。

  信息来源:杨婷婷,《青岛市X瑜伽学校的发展战略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王能财,《北京市瑜伽馆营销策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以北京为例,网购平台是北京市众多瑜伽馆引流的极重要的渠道通路,采用线上低价团购的形式吸引潜在消费者到馆体验。但依靠网购平台走量的权重过大,线下宣传不及时,造成线上潜在客户购买体验券却不去瑜伽馆实际消费,会导致客流以及宣传变现机会的缺失。相反地,瑜伽馆只注重线下地推而忽略线上营销也是不可取的。

  信息来源:王能财,《北京市瑜伽馆营销策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场馆设施提供仍然有限,基础硬件设施设备配置不够齐全。相关产业服务尚未成熟,且配套产品未能与瑜伽馆很好链接,服务医疗责任险等配套产品配给不足。

  杨胜兰,《武汉市瑜伽健身产业地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杨婷婷,《青岛市X瑜伽学校的发展战略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从线下瑜伽馆的角度看,瑜伽馆80%(数据来源:艾瑞咨询)的营收来自课程服务,用户可按次、按期进行购买,其收入天花板将由场馆承接量决定。瑜伽馆应采用线下地推(如派单、户外广告等)与网络推广(进驻团购平台如美团、运营更新微信公众平台等)相结合的形式,尽可能全面地覆盖瑜伽馆辐射半径内的潜在消费者。瑜伽馆除承接实体店课程之外,还可开通名师付费直播课程,开辟创收新路线,也可提高瑜伽馆知名度与影响力。

  而对于线上课程商业模式,线上瑜伽APP的盈利方式主要来自会员购买。如创立四年用户已超3000万的Wake瑜伽,在成立第一年内就自建线下瑜伽馆,为会员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为APP带来更多流量的同时,也将实现更多的付费行为转化。

  王能财,《北京市瑜伽馆营销策略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我国大众对健身需求较大,瑜伽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国内瑜伽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并无成熟的市场运营秩序。因此,应由国家体育局等部门牵头成立具有官方资质认证的瑜伽行业组织,制定科学可行的行业规范,建立完善瑜伽市场制度、法规监管体系,倡导对瑜伽进行分类分层市场指导开发,打破固有观念,推动瑜伽市场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其次,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引导瑜伽健身场馆实现差异化经营,细分市场,对瑜伽消费人群进行分流,避免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实现瑜伽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充分利用高校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优势,从知识结构、道德审美、运动技能等多方面,分层次健全与完善瑜伽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本专科体育院校设置瑜伽相关专业,进行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创建技术过硬、素质优良、数量可观的优质瑜伽教练师资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瑜伽市场与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在这方面,云南高校做出了表率:云南民族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瑜伽方向招收15名本科生;中印瑜伽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也是我国首批“瑜伽硕士生”已于2018年9月入学。

  韩明雪,《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向专业必修课程设置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我国瑜伽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合理的课程体系。当前我国瑜伽课程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存在问题如简单移植、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对于瑜伽这一“舶来品”,我们要对其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更加契合我国瑜伽习练者的体质,突出课程内容的普及性与功能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从不同人群的习练诉求出发,以课程广域建设、特色发展为策略,结合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构建丰富多元的课程体系,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多元的课程体系可极大地满足瑜伽习练者的需求,使得瑜伽馆对于消费者有持续的吸引力。此外,瑜伽馆在开发新会员的同时也要注意老会员的维护。加强老会员的情感维系与技术指导,赢得良好的会员口碑,这不仅会留下忠实客户、提升会员复购率,也会使会员自发地向亲朋好友介绍来馆练习。

  信息来源:杨胜兰,《武汉市瑜伽健身产业地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通过与运营商合作,获取线上标签人群数据库,如年龄、性别、消费偏好、瑜伽行为、消费能力等。借助大数据相关技术,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构建完整的用户画像,对流派偏好、空闲时间、地区选址等进行维度分拣,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洞悉客户需求,进而将课程与人群进行匹配,实现精准营销,精确转化潜在客户。

搜索